作者:deer2005
发表时间:2016-11-13
更新时间:2016-11-13
浏览:1355次
评论:3篇 地址:2606:a000:408b:80f0:. |
|
|
|
|
|
特朗普反对新能源 首当其冲的特斯拉该何去何从?
2016年11月13日 21:46 一财网
白宫易主,所有的行业都在关注未来的政策走向。据外媒称,随着共和党候选人特
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新一届美国政府或将更加倚重传统能源,特朗普认为石油是美国的
生命线,对石油行业不应有税收和产量上限,应该增加油气产量,保护美国石油工人的
就业机会,上台后恐将取消美国光伏投资税收抵免等新能源补贴政策。电动汽车方面的
优惠政策消失,这对以特斯拉(188.56, 3.21, 1.73%)为代表的新能源生产企业来说,
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按照此前美国政府出台的政策,只要生产电动汽车的制造商还没有达到联邦政府规
定的税收减免截止期限,消费者在购买电动汽车时,就可享受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优
惠。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消费者选择购买一辆指导价为3.5万美元的特斯拉Model 3,在政
府补贴的情况下可以节省20%的成本。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崛起之前,美国曾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市场。早在多年前,
丰田普锐斯、日产聆风等新能源车就已经进入美国市场,并有一定的市场化基础,但受
固有观念的影响、里程限制以及成本制约,新能源车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占比依然非常
低。2015年全美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3万辆,在汽车总销量中占比不足1%。
20%的成本节约对于市场的驱动作用依然十分重要。美国不仅是特斯拉的第一大市
场,也是包括日产、丰田以及通用等外资品牌新能源车销售第一的市场。
有销量统计,2015年特斯拉在美的销量达到2.21万台,在全球销量中占比超过
40%。日产聆风尾随其后,销量达到1.59辆台。通用雪佛兰品牌下第一款量产的电动
车,沃蓝达2015年在美的销量也达到1.33万辆左右。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特朗普有不利
于电动车的新的政策出现,上述跨国车企的市场都将收到冲击。只不过,相较其余汽车
品牌,特斯拉受到的冲击显然会更大。不仅包括销量,此后的盈利或也将受影响。
特斯拉在今年三季度终于宣布盈利,虽然只有2200万美元的净利润,但也是其最近
三年来首次盈利,不得不说这一切十分的难能可贵。不过,有分析称,特斯拉的盈利并
非来自于汽车营收,而有赖于向其他车企出售碳排放积分获得。在特斯拉第三季度的
22.98亿美元的营收中,21.48亿美元来自汽车交易,1.39亿美元来自碳排放交易。如果
没有碳排放交易的话,特斯拉依然会亏损超过1亿美金。
(图片来自于电动汽车时代)
有分析称,按照特朗普此前在竞选中针对希拉里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出的反对声音,
他上台后可能会不仅取消对电动车的购车优惠,碳排放交易或也将受到影响,在此之前
就有消息称,加州政府拟收紧碳排放交易政策。对特斯拉来说,这或许也是一个十分不
利的消息。
不过,也有分析师认为,现在电动汽车技术创新的步伐足以让新能源车企克服上述
障碍。比如凯利蓝皮书(Kelley Blue Book)分析师托尼·利姆(Tony Lim)表
示:“特斯拉、通用以及日产等品牌正在引领行业发展,至于顾客对电动汽车需求方面的
问题,它们的成果早已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从目前来看,包括特斯拉在内的电动汽
车,其增加的成本主要来自于电池,而未来随着技术进步,电池以及电动车的成本一定
会大幅下降。更何况,特斯拉已经在自建工厂,以降低对电池供应商的依赖、保证未来
向消费者推出更多价格亲民的电动车。
虽然特朗普对绿色再生能源持有反对意见,但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依然是不
可阻挡的趋势。据德国媒体报道称,在此之前,德国经济部副部长莱纳·巴克(Rainer
Baake)曾表示,到2030年在德所有的注册新车必须达到零排放标准,以减少空气污
染。届时德国也将禁止出售传统内燃机汽车,达到新车零排放的目标。据悉,德国联邦
参议院已经通过了一项决议,将在2030年禁掉内燃机。
在中国,政府也在大力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除了给予大量的财政补贴外,政府
还将有望在2018年引入碳积分交易制度,并进一步严格限制传统汽车的燃油消耗限值,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美国对新能源关上大门,但特斯拉们依然可以在全球其余市场去
寻找新的阵地。在2015年全球54.9万辆的电动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
销量中,美国的销量只占据不到30%的市场,其余包括中国、挪威、英国、法国、日本、
德国等几个国家依然占有全球超过70%的市场份额。
特斯拉此前曾十分看好中国市场。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同时,特斯拉
也被曝正在积极寻找机会,在中国投资建厂,马斯克希望中国能成为其在全球的第一大
汽车市场。只不过,从目前特斯拉的表现来看,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收藏] [举报] |
|
|
共有3条评论 |
1
[deer2005 于 2016-11-16 11:21:54 提到] [FROM: 2606:a000:408b:80f0:.] |
都是汇率惹的祸 特斯拉在中国又要涨价!
2016年11月16日 18:17 一财网
受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影响,特斯拉(183.68, -0.09, -0.05%)决定在提高其在中国的
新车销售价格。特斯拉中国区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次价格上调的幅度大概在3%-8%之
间,但具体车型的价格调整目前尚未正式公布。
这并非特斯拉第一次在华调整车型价格。去年9月,同样因为汇率波动,特斯拉也曾上调
Model S旗下三款车型70D、85D、P85D的价格,分别较此前上涨3.38万元、3.89万元和4.7
万元,调整后的售价达到71.88万元、81.68万元和100万元。就在前不久的10月,由于配置
升级,特斯拉也小幅调整了旗下Model S和Model X部分车型的售价。
在目前豪华车都在大打价格战的背景下,特斯拉上调价格的举动看起来有些另类。不
过,这并非不合常理,与其余豪华车品牌一区一价的销售政策不同的是,特斯拉采取的是全
球同步的价格政策。因此,其市场价格受汇率的波动相对更为明显。
中国之外,在美国市场,特斯拉也于11月11日宣布将从11月22日开始,提高Model S的
基础售价2000美元至6.8万美元。不过,特斯拉并未解释在美提价的原因。受此影响,11月
15日特斯拉股价一度下挫超4%。
除宣布价格调整之外,特斯拉还在近期宣布,从2017年开始,特斯拉的充电系统将不再
免费对车主开放。2017年1月1日之后下订单的特斯拉汽车,每年可在超级充电站免费充电
400千瓦时(约行驶1600公里)。超出400千瓦时的部分,将会收取一笔小费用。至于具体收
费的调整细节,特斯拉表示将在年内发布。由于电价的不同,充电的价格会因时间、地域的
不同而有所差异。但特斯拉表示其超级充电网络永远不以营利为目的,同时,现有车主及在
2017年1月1日前完成订单、并于2017年4月1日前完成交付的特斯拉车主,不会受到这项收费
调整的影响。
有观点认为,特斯拉的上述做法都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在此之前,华尔
街曾多次质疑特斯拉缺乏持续盈利的能力,彭博社在今年8月获得的一份特斯拉的内部邮件也
显示,马斯克正动员员工付出加倍的努力以削减成本。或许正因如此,特斯拉三季度单车毛
利获得大幅提升,三季度毛利率从一季度的21.6%提升至27.7%,实现净利润2200万美元,现
金净流入达1.76亿美元。
特斯拉方面认为,现金流的增长以及长期负债的减少,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6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的产能同比增长92%,达到25185辆,按照计划,其4季度的新车交
付量也将达到2.5万辆,下半年累计新车交付有望超过去年全年。
另外,其超级工厂也在如期进行运作,并将于今年年底开始生产为储能产品准备的电
芯,并为2017年下半年开始量产并交付的Model 3 提供支持。不仅如此,特斯拉表示将继续
扩大加州Fremont工厂的产能,并探讨在亚洲以及欧洲扩大产能。
|
|
|
2
[deer2005 于 2016-11-14 20:04:22 提到] [FROM: 2606:a000:408b:80f0:.] |
宝马放狠话 明年要卖掉10万辆电动汽车
2016年11月15日 08:03 一财网
据路透社报道,宝马CEO Harald Krueger希望明年的电动汽车销量能够增加三分之
二,达到年销售10万辆。
Krueger在周一的一次采访中表示,宝马公司预计今年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交付量
会提升到60000辆。他说,自2013年以来,宝马电动车型的销量总计约为10万辆。
Krueger强调,“电动车的时代终会到来,但现在的市场需求还没完全爆发。”
为了提升销量,宝马计划在今年将i3系列的电池续航里程提高50%。而作为宝马唯一的
纯电动车系列,i3去年仅售出25,000辆。
近年来,宝马在全球豪华车销售排名中落后于奔驰。宝马希望在2025年之前,提高旗下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份额约15%到25%。
值得一提的是,号称要在电动车领域发力的传统汽车厂商不止宝马一个。据《日本经济
新闻》报道,丰田汽车(111.78, -0.17, -0.15%)讨论在2020年之前构筑纯电动汽车
(EV)的量产体制,正式进军纯电动汽车市场。并且,继一直以来作为环保车战略核心的混
合动力车(HV)和燃料电池车(FCV)之后,丰田将把纯电动车也作为主要产品加入产品
线。
|
|
|
3
[deer2005 于 2016-11-14 16:38:40 提到] [FROM: 2606:a000:408b:80f0:.] |
TSLA可能回踩160,要低迷很长时间,但长线看好。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