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eer2005 于 2015-10-18 14:46:33 提到] [FROM: 107.] |
在线旅游行业融合:冤家变亲人
2015年10月19日02:02 第一财经日报 乐琰
曾经难以想象的几大旅游业“冤家”在今年通过频繁的资本运作都陆续变成了“亲人”——
携程收购艺龙、锦江系投资驴妈妈、锦江股份控股收购铂涛,而中青旅、麦淘亲子游等旅
游企业对于同业的中小型收购更是举不胜举。
这些令人惊讶的大手笔收购仔细想来也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规模化+资本回归
日前,锦江股份作为投资主体,战略投资铂涛集团81%股权。以锦江之星起家的锦江股
份和靠7天起家的铂涛原本是直接竞争对手,每年都在争夺业界排名和客房数量规模。然而
仅仅几个月时间,锦江之星和7天成为了一家人。
统计显示,原本按酒店客房数量排名,中国本土品牌中,第一位是如家,铂涛排名第
二,锦江第五,如今“老二”和“老五”联手后两者总共的酒店超过6000家,客房超过64万
间,会员超过1亿人,不仅一举替代如家成为行业老大,同时还一跃成为首家跻身全球前五
的中国酒店集团。
“铂涛的加盟优势非常明显,其在2014年有数亿元的收益来自加盟业务,而加盟是未来
酒店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铂涛系拥有诸多细分品牌,铂涛系的酒店布局在全国渗透率很
高,这些规模效应都是让我们决定收购铂涛81%股权的主因。”锦江股份首席执行官卢正刚
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劲旅咨询首席分析师魏长仁指出,从铂涛的角度而言,其由7天退市私有化而来,当时
退市时,投资者就是在寻求新的资本退出方式,比如重返国内股市或出售等,此番其通过
锦江系上市公司控股收购也等于曲线实现了回归国内股市,而投资者也获得不错的收益。
整合上下游、去对手化
如果说锦江系和铂涛的并购是规模化效应,那么携程系的一系列并购则是整合上下游
产业链者,并且通过资本捆绑“去对手化”。
今年3月25日,携程宣布其麾下全资子公司中软好泰与原慧评网重组成立众荟信息技术
有限公司。携程还战略投资途家、订餐小秘书、易到用车、一嗨租车、蝉游记、途风、鹰
漠。
而锦江系则战略投资了驴妈妈。中青旅遨游网战略投资七洲网。麦淘亲子游则在今年9
月宣布,其已全资收购了武汉稻草人亲子营并就此开通麦淘亲子游武汉站。万达系则陆续
并购了一系列旅行社。
“这些都是典型的整合上下游业者。双方资本合作后,可以资源共享,并在景区、旅行
社、酒店分销、大数据、用车、分时度假等方面合作。”华美首席知识专家赵焕焱分析。
更有心机的并购则是“去对手化”。今年5月,重磅收购来袭——携程战略性收购艺龙
37.6%股份,总价约4亿美元。这并非携程第一次入股直接竞争对手,此前其已经成为同程
第二大股东,还入股了途牛。
“我们要看具有价值的公司,同时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很重要,我们更看重业务发展和战
略上的意义。携程正在做更激进的投资和前瞻性的布局。”携程首席战略官武文洁曾经这样
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有接近人士透露,其实携程对同业竞争者做的一系列并购的主要目的就是“去对手
化”——通过资本捆绑来实现对竞争对手话语权的掌控,艺龙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虽然目前携
程依旧是本土在线旅游“老大”,但越来越多的细分市场新品牌纷纷崛起,而且在自身细分
领域也经营得不错,这让携程产生危机感。对携程而言,与其成为敌人,还不如将对手们
并购收编,一手掌握。
|
|
|
2
[deer2005 于 2015-06-04 23:13:45 提到] [FROM: 174.] |
同程旅游宣布重启A股上市 意与途牛合并等时机
2015年06月05日09:37 证券日报
同程旅游CEO吴志祥表示,同程与途牛的合并,不仅我们想过,任何投资人都会想,打
得越猛越有可能合作
记者 贺 骏
曾经计划于2013年在A股上市的同程旅游,因为IPO暂定,一直挨到了今天。当年,同
样遭遇IPO暂停的暴风科技,如今已经成为A股互联网暴富神话的头号样本。那么,同程旅
游能否追上暴风科技的步伐呢?
日前,同程旅游CEO吴志祥正式对外宣布,将于年内启动A股IPO计划。在吴志祥看
来,IPO和品牌建设密切相关,其表示,“A股市场,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高度重叠,同程旅游
在A股上市,将让国内投资者享受国内在线旅游企业的发展成果,同时,也可以利用资本杠
杆来推动公司的发展,进一步建设同程旅游的口碑和品牌,在A股市场培育出世界级的在线
旅游企业。”
来自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 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周边游市场规模为110.7亿元,其中
同程旅游以15.8%的份额居市场第一,几乎相当于第二名和第三名份额的总和。
等待IPO政策新规
不过,需要提及的是,相比于暴风科技逐年走低的财务指标,同程网的经营指标更不
乐观。两年前拟在A股创业板上市时,同程旅游的净利润还是正的(4000 万元),如今,在
OTA(在线旅游)行业一轮轮的烧钱大战之下,同程旅游也被拉入了亏损的泥潭,利润指标不
再符合A股上市的标准。
对此,吴志祥表示:“现有《证券法》的框架下,我们不符合IPO标准,我们在2013年
的时候是符合标准的,因为我们三年连续盈利,并且2013年净利润超过4000万元。但是从
2014年至今的价格战,我们一直在烧钱,所以我们等着新的证券法修订以后再申报,但有
一些工作,还是要做,我们的律师已经进场了。不能等推出来了,再做准备工作。我们预
计随着11月份修订以后,新规应该今年年内推出,我们希望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进入资本
市场。”
与途牛合并时机未到
同程旅游之所以由盈转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线旅游业愈发恶性的竞争所致。即便
是行业龙头携程网,也难以支撑,由盈转亏。
事实上,为了避免无休止的烧钱大战,很多互联网公司纷纷选择了合并,远的有优酷
土豆,近的有58同城赶集网、滴滴快的等。而在OTA市场,同程旅游与途牛网这对冤家,也
被视为存在合并的可能。尤其是不久前,京东入主途牛网成为大股东后,这两家投资人高
度重叠的公司,更是成为下一个“合并”的大热门。
对此,吴志祥表示,“同程与途牛的合并,不仅我们想过,现在任何投资人都会想,打
得越猛都有可能合作,因为大量‘真爱’的案例已经证明过了”。
不过,吴志祥亦表示:“我认为,同程与途牛合并,现在的时机不够成熟。携程与艺龙
合并,是因为时机已经成熟。携程与去哪儿网难以合并,是因为携程认为他的团队是最优
秀的,去哪儿网也认为自己的团队是最优秀的。这样的话,那就继续再打一段时间,让子
弹再飞一会儿。”
“各家OTA企业投资人纵横交错的背后,我认为既考验资本的耐心,同时也考验团队熬
的精神。中国市场很大,我们在熬,看看未来是不是还有新的机会出现?或者未来市场整
合过程中,我这个团队可以胜出,可以得到更多回报,可以体现更多的商业价值”,吴志祥
称。
|
|
|
3
[deer2005 于 2015-06-04 12:10:13 提到] [FROM: 152.] |
携程竞争态势有利评级买进目标价122美元
2015年06月04日 22:04 作者:郭琪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Summit Research分析师郭琪[微博]
我们的分析表明,如果旅店领域价格战加剧,携程(75.51, 0.63, 0.84%)从财政上
处于更有利位置。携程的商业模式中拥有更多工具可用于主动的竞争,或针对对手的主动
行动作出反应。近来携程股价的下跌创造了买进机会,重申对携程的评级为买进,目标价
维持在122美元。
我们对携程(CTRP)的股票持买进立场。本周二携程的股票遭遇卖压,这主要与市场担
心携程与去哪儿(47.1, 1.39, 3.04%)网的竞争和价格大战可能进一步升温有关,此前去
哪儿拒绝了携程的收购报价,同时通过战略投资者和第二轮融资筹得约8.5亿美元资金。但
是,我们的分析表明,如果旅店领域的价格战加剧,携程在财政上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展
望未来,我们相信携程的商业模式中拥有更多工具可用于主动的竞争活动,或者针对对手
的主动行动作出反应。我们认为近来携程股价的下跌创造了买进的机会。我们重申,对携
程股票的评级为买进,目标价维持在122美元。
去哪儿网优惠券的使用率较高,面对潜在的优惠券费用提升,去哪儿受到的冲击将比
携程更严重。目前两家公司优惠券的优惠率都在12%-15%之间。我们的分析表明,这一比
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比如今年三、四季度两家公司的旅店优惠率都从15%提高到16%),对
去哪儿2015年营收的负面影响约6800万人民币,而携程为1200万人民币。两家公司优惠券
使用率的显著差异主要与核心客户群的构成不同有关。去哪儿核心用户主要是对价格敏感
的休闲游客,而携程主要的客户是高端的休闲游客或商务旅行者,他们通常对价格不太敏
感,同时也不太愿意费时去使用50-100元的优惠券(这也是高端旅店业务对两家公司都至
关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该领域用户对营收的伤害性较低)。我们的分析显示,携程优惠券
的使用率在25%-30%之间,而去哪儿高达60%。因此,我们认为即将来临的旅店价格战可能
对去哪儿产生比携程更大的压力。我们要指出的是,去哪儿管理层依然预计到2016年底将
实现盈利,而这一判断的假设性前提是当前的旅店价格战在未来将维持稳定即不会升级。
我们依然预计携程今年的利润率将提升,这主要得益于与艺龙(19.75, -0.55,
-2.71%)的结盟,即使携程为推动移动端的使用量而进行的线下营销投资与去哪儿相当。
正如我们在5月26日发布的携程研报中所述(当时我们决定对携程股票转向更看好立场,将
目标价从80美元升至122美元),我们认为与艺龙的结盟将使携程2015年的运营利润率提升
4-5个百分点,2016年的将提高12-13个点。现在我们知道,去哪儿计划在今年后三个季度
开支约10亿人民币用于提高其移动应用的使用量。假定携程在今年剩下时间内将销售/营销
开支提升到同等量级,我们的估算表明,携程2015年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运
营利润率与目前华尔街的平均预期相比,仍有提高2-3个百分点的潜力。
评级与目标价:
我们重申对携程股票的评级为买进,目标价为122美元,后者相当于针对我们2016年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每股盈利预期(2.29美元)加上与艺龙结盟可能产生的盈
利增额之和给出35倍的动态市盈率。我们认为这样的估值是合理的,理由主要包括中国可
获取的线上旅游服务市场持续增长,携程的市场份额继续增长及该领域的移动化发展势头
等。(立悟/编译)
(本文作者介绍:JG Capital投资机构分析师,专注于分析中概股在美国市场的表
现。) |
|
|
4
[deer2005 于 2015-06-04 01:01:02 提到] [FROM: 174.] |
资本鏖战在线旅游市场 行业加快整合
2015年06月04日09:5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记者 王荣
“同程网已经开始重启IPO,目前已提交材料。”同程网CEO吴志详6月3日对中国证券报
记者透露,公司希望明年上半年登陆国内资本市场。
在线旅游市场在资本驱动下正经历激战,去“哪儿网”在拒绝携程的收购要约后,获得
银湖投资集团领投的共5亿美元战略投资;在不久前,携程入股艺龙,途牛获得京东为首的
5亿美元注资。对此,吴志祥表示,在线旅游市场空间大,产业链复杂,现阶段还难以出现
大型在线旅游公司简单合并确定市场格局的情况。
向资本驱动模式转变
对于在线旅游公司接连获得投资,吴志祥指出,在线旅游市场正转向资本驱动发展,
大型在线旅游公司获得的投资逐渐增加,而小型在线旅游公司获得资本难度加大。
目前,在线旅游市场集中度不高,但携程、艺龙、同程、途牛、腾邦国际等大型在线
旅游企业市场占比均有所提升。这也使得更多资金涌向成熟的在线旅游公司。6月2日,“去
哪儿”宣布获得由银湖投资集团领投的5亿美元战略投资。
而就在不久前,途牛获得了总计5亿美元的投资,其中京东投资总计3.5亿美元用以认
购途牛股份,包括2.5亿美元现金以及向途牛提供1亿美元资源及运营支持,京东由此将成
为途牛的第一大股东,途牛也将获得更多流量入口和客户。
近期,国家旅游局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平安银行、兴业银行6家金融机构签订支持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年将为
旅游业提供1.6万亿元的信用额度。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将突破万
亿元,行业发展也从资源依赖型向资本驱动型转变。
在资本的助推下,行业加快整合。携程宣布以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艺龙公司37.6%股
份,并由此成为艺龙最大的单一股东。
分析人士指出,酒店预订价格战有望缓解,有利于行业利润率改善。过去三年携程在
价格战中耗资了15亿元,艺龙是其主要竞争对手。并购不失为一种消除价格战、减少竞争
损耗的有效方式,分散且长期亏损的在线市场也将经历整合。
不过,吴志祥认为,在线旅游市场空间大,产业链复杂,现阶段还不会出现大型在线
旅游公司简单合并就确定市场格局的情况。
价格战将趋于理性
5月15日,国家旅游局发布《2014年中国旅游业投资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
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7053亿元,同比增长32%,比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15个百分点,较全
国房地产投资增速高21个百分点,是国内投资为数不多的增长强劲的领域之一。
巨大旅游市场空间,坚定了企业和资本的信心。吴志祥表示,各家在线旅游公司都有
自己的打法和优势,其身后的资本也看好这一市场,未来价格战还将继续,但价格战会更
加理性。
“在线旅游市场还处于战国时代。”吴志祥指出,同时,各家公司之间股权纵横交错,
例如携程持有同城和途牛的股权,京东是途牛的第一大股东,而腾讯又是京东第一大股
东,同时还持有同城网的股权。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在线旅游市场的几大舰队分为携程系、腾讯系、阿里系、百度
系。其中,携程系包括艺龙、途牛、同程、快捷酒店管家、众荟等;腾讯系包括艺龙、同
程、驴妈妈、我趣、面包旅行等;阿里系则有穷游网、佰程旅行网、在路上等;百度系则
有去哪儿网。
虽然股权交错,但各家公司均在寻求独立发展。此次去哪儿网拒绝百度。吴志祥认
为,此次去哪儿网引入新的投资人表明公司希望去百度化。经过多年发展,去哪儿自有流
量逐渐增加,百度投资更趋于财务投资。
|
|
|
5
[deer2005 于 2015-06-03 13:13:41 提到] [FROM: 152.] |
携程去哪儿合并破裂内幕:谁来主导没谈拢
2015年06月04日00:40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 李何冉
去哪儿说:5月8日,收到了携程主动收购所有流通股的要约。
携程说:今年5月,在去哪儿主动接触携程对其进行投资的意愿下,携程向去哪儿的董
事会发出了一份包含保密条款及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初步收购提案,表达了收购去哪儿的可
能兴趣。
去哪儿说:6月1日,去哪儿书面拒绝了该提议,同时会考虑所有有利于公司和股东的
潜在战略机遇,对与同业战略伙伴进一步的讨论持开放态度。
庄辰超说:未来去哪儿将始终以开放的态度进行投资并购与整合。
携程说:本星期携程收到去哪儿拒绝了该提案的书面通知,并表示希望就此事宜进一
步与携程进行谈判。不过基于去哪儿最近的业绩表现和公司行为,携程不再保留与其继续
探讨可能的投资机会的兴趣。
因控制权再次谈崩
什么仇什么怨,让谈了一个月的资本合作以一种互相“撕逼”的方式收场?据参与这次
交易的内部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两家在谈判过程中,在合并后的控制权上出现了严重分
歧。
一投行人士也向新浪科技证实是上述说法,“庄辰超本人并不能接受对去哪儿失去控制
权”,并称两家2014年的谈判也是因为合并后控制权的问题而破裂。
综合各个渠道的消息来看,本次携程和去哪儿的谈判,确由去哪儿表达意向,并由携
程发起谈判,因对控制权的问题双方都无法让步,谈判被搁置,但并未就此终结。
在5月中下旬,双方启动了另一方案:由一家更大的互联网公司,同时投资携程、去哪
儿两家公司,并将双方整合到一起,组建中国最大的OTA平台。
携程似乎在首轮谈判破裂中,就已经嗅到了最终的结果。所以携程实实在在的做了一
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边与去哪儿进行着谈判,另一边快速推进对艺龙的收购。
5月22日,携程宣布了对艺龙的收购,成为艺龙的第一大股东。这一步棋更像是携程通
过酒店业务层面的打击,敦促去哪儿在谈判上做出让步。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促使去哪儿通过在财报中公开谈判细
节的方式,彻底与携程决裂。
资本运作因烧钱太狠
除这次携程、去哪儿失败的资本运作外,在近一段时间里,国内在线旅游行业的合
并、入股动作不断。今年,携程先后投资了途牛、艺龙,在此前还分别投资了快捷酒店管
家、途风网、同程网、Travelfusion。
之所以大家都在通过资本上寻求合作,主要是中国在线旅游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要
将用户的习惯转移到线上,并获得更多线下资源的倾斜,势必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来教育市
场、教育用户。
据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研究机构《中国投资参考》(China Confidential)估算,
2014年中国出境游人数达到1.17亿人次,同比增长了20%,但根据官方数据统计,中国只
有不到6%的公民持有护照。这样的市场潜力,让在线旅游企业纷纷选择了扩大亏损,换取
营收的增长,也实现博取市场的目的。
从财务数据来看,携程第一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1.26亿元(约合2000万美元),相比之
下去年同期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15亿元(约合1900万美元)。而去哪儿在第
一季度亏损已经达到人民币7.012亿元(约合1.131亿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人民币
1.836亿元(约合2950万美元)。
不同的是,携程账面上的现金及等价物还有人民币120亿元(约合19亿美元),相比之
下,去哪儿账面上的现金及等价物还有人民币14亿元(约合2.323亿美元)。如果按1季度这
样持续亏损下去的话,去哪儿的现金只够支撑其2个季度。
所以去哪儿虽然拒绝了携程却接受了银湖投资集团领投的5亿美元(息率2%,初始转换
价格每ADS 55美元的优先无抵押可转换票据)战略投资。不过,即便加上这5亿,去哪儿的
现金流依然属于吃紧的状态,这也是去哪儿在拒绝携程后,仍然对投资并购保持开放态度
的原因。
OTA单靠烧钱便是持久战
中国人口基数庞大的现实,结合互联网服务在中国广大3线以下城市的渗透难度,让在
线旅游这种以亏损博市场的竞争成为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对决。这种市场情况反应到财务数
据上,便是持续的亏损。
在一季度的财报中,去哪儿表示,预计2015年的营收增长将显著低于市场推广费用的
增长,带来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运营亏损的扩大。预计二季度营收的同比增速和非美国
通用会计准则下运营亏损率趋势将在2015年继续。
同样是运营亏损,在去年第四季度财报公布后和今天第一季度财报公布后,二级市场
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在四季度财报发布后,几家在线旅游上市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了大
幅上涨,但在一季度财报同为亏损换营收的财务数据,却换来股价的下跌。在投资者看
来,这种以亏损博市场的思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果的,而且对于公司还有资金链
上的风险。
携程似乎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在牺牲利润来换取更高营收的同时,也在盘算着每一笔
钱如何花的更高效。所以,携程在这一期间通过资本运作,拉拢了许多潜在垂直领域的竞
争对手,一方面在激烈的价格战中更有利于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也加宽了与其他在线旅游
企业之间的护城河。
这种依靠资本运作来控制成本的方式似乎效率更高,携程CFO王肖璠在一季度财报公布
后表示,预计二季度携程营收有45%-50%的增长,在二季度携程将注重投资和运营效率的
平衡,预计二季度营业利润率转盈,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non-GAAP)的营业利润可
以达到1.5亿到2.5亿人民币。
|
|
|
6
[deer2005 于 2015-06-02 13:31:34 提到] [FROM: 152.] |
携程收购去哪儿被拒兼遭降级 股价大跌
2015年06月02日 23:17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2日晚消息,携程网(77.31, -4.32, -5.29%)(CTRP)周二美股开
盘即重跌,跌幅最重时超11%。此前其主要竞争对手去哪儿(46, -0.01, -0.02%)网(QUNR)
透露已拒绝携程的一份收购报价。去哪儿的股票一度重跌7%以上但迅速转涨。携程股价重挫还
与潜在的资本开支及被一家券商调降评级有关。
去哪儿虽然预计二季度销售数据将颇为强劲,但同时估计运营利润率将从一季度
的-43.4%(负值意味着运营亏损状态)降至-90%到-100%之间,这主要与“加大可自由支配开支
以借助线下渠道获取新的移动用户”有关。由于加大开支,去哪儿一季度的销售/营销开支同比
增150.7%,至5290万美元,后者相当于季营收的49%。
美国券商Stifel周二晨宣布,将携程的股票评级从买进降至持有,主要理由是“我们认
为,携程将针对去哪儿的竞争行动采取应对措施。”去年,由于都奉行激进的移动促销措施,
携程和去哪儿的利润率均遭受冲击。
北京时间23:12,携程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股票下跌8.12%,报75.00美元;去哪儿网上涨
1.06%,报46.50美元,该股稍早时一度跌至42.62美元。(立悟/编译) |
|
|
7
[deer2005 于 2015-06-01 20:55:23 提到] [FROM: 174.] |
去哪儿拒绝携程收购要约:后续持开放态度
2015年06月02日08:31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6月2日上午消息,去哪儿今日公布2015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报,财报信息
披露,5月8日,去哪儿收到了携程主动收购所有流通股的要约。6月1日,去哪儿书面拒绝了
该提议。
去哪儿指出,根据公司一贯的政策,会考虑所有有利于公司和股东的潜在战略机遇,对与
同业战略伙伴进一步的讨论持开放态度。
今日,去哪儿还宣布获得由银湖投资集团领投的共5亿美元(息率2%,初始转换价格每股
美国存托凭证55美元的优先无抵押可转换票据)的战略投资。
5月22日,携程网曾宣布出资约4亿美元战略投资艺龙,持有后者37.6%的股权。有业内人
士对新浪科技表示,携程在资本行业的活跃说明,在去哪儿通过无线端不断逼近、乃至威胁到
携程的地位时,携程的第一选择是两家站到一起,从今天看来即便这一切并没有发生,但却不
难推断,携程目前收购、参股的一些在线旅游公司,更多的使命是拉宽携程与其他在线旅游企
业间的护城河。(木南)
|
|
|
8
[deer2005 于 2015-05-30 12:19:57 提到] [FROM: 174.] |
携程入股艺龙上演“我们”:去BAT加速度
2015年05月30日23:59 经济观察报
艺龙旅行网的CEO崔光福多年来有个惯例雷打不动:艺龙每个季度财报公布后,他都会
在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的艺龙总部召开媒体说明会。会上通常会解读财报、分析在线旅
游行业,以及“必不可少”地调侃死对头携程。
不过,这一幕很可能以后不会再现了。2015年5月22日,这对撕扯了10余年的冤家意
外“牵手”:当天下午,携程宣布联手铂涛集团等收购原艺龙外方控股股东Expedia(全球
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所持有的62.4%的全部股权。交易完成后,携程将持有艺龙37.6%的
股权,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如无意外,这桩发生在行业老大和老二之间的“和亲”事件有可能将是国内OTA(是
Online Travel A-gent,即在线旅游社)领域年度最为重磅的新闻。按照在线酒店预
订规模计算,携程艺龙两家公司的合并酒店在中国酒店第三方线上分销市场将占有50%以上
的份额。
此举将有望改变长久以来深陷价格战泥潭中的整个行业格局,对于携程一直致力于打
造的庞大旅游生态闭环链而言,无疑意味着“跑马圈地”的新一阶段加速跑。
“声东击西”
有趣的是,在携程“牵手”艺龙的消息正式公布之前,携程最大的“绯闻”则是与去哪儿
网的合并。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2014年中国在线住宿预订市场中,携程市场份额占比46.2%,去
哪儿网占比16.6%,艺龙占比13.5%,携程与艺龙占比共达59.7%,三家企业共占76.3%的
市场份额。其中,携程当年度酒店间夜量约为8000万,艺龙和去哪儿网分别以3420万间夜
和3210万间夜位列第二第三。
2014年在线旅游市场整个行业陷入集体亏损。去哪儿、艺龙常年亏损,即使有着“现金
牛”之称的行业龙头携程,也在2014年Q4和2015年Q1开始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亏损。
通过整合竞争对手尽早终结“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价格血战,正是携程和去哪儿网当
初合并传言的背后诱因。在2014年年中时,关于这两家双方股东预备换股合作的具体细节
甚至都一度被传得绘声绘色。
谁也没想到这是一场“声东击西”的并购。“携程和去哪儿网确实谈过,百度非常希望能
够促成这笔交易。”多位消息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证实说。
百度是去哪儿网的控股股东,其早早拿下去哪儿网就意在布局在线旅游,但即使推动
去哪儿网实现了上市,依旧没能改变其身陷价格战持续亏损无法盈利的困境。消息人士
称,百度有意通过换股方式,实现携程和去哪儿网的整合,以此来巩固自身在OTA领域的布
局。
不过,这场被寄予厚望的谈判显然推进并不顺利。控制权问题是双方争执胶着点之
一。对于未来哪方在合作中掌控主导,去哪儿网的CEO庄辰超和携程掌门人梁建章一直互不
相让。
去哪儿在谈判初期最先放出消息,庄辰超甚至明确表态:“所有谈判都是以去哪儿管理
层长期主导未来为前提开展的。”一位接近去哪儿网的人士称,庄辰超是一个聪明人,“但
非常好斗和强势”。庄在一则朋友圈中就曾经写道:“没有一个人可以站在去哪儿网与成功
之间,我发誓不惜一切将任何阻碍揍成齑粉,荣誉与骄傲永存。”
而作为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同样强势,其对于携程的一直期待则是基业长青百年公司。
一个未得到双方核实的细节是,在去哪儿网对外放出消息并号称要“长期主导未
来”后,梁建章“非常光火”,随后第二天便有了携程所在地上海某媒体发布的关于携程梁建
章独家采访内容。在采访中,梁建章针锋相对地回应称:“在携程独立的前提下,对投资持
欢迎的态度。”
事实上,关于双方合作控制权的这一分歧直至最后也没有解决;此外携程内部亦有声
音认为去哪儿网的股价偏高,已经脱离了真实价值,这亦影响了其并购热情。
2015年年初携程举办公司成立15周年庆典,梁建章邀请了铂涛集团董事长郑南雁、华
住酒店集团董事长季琦等多位携程元老一同前来叙旧。当时谈及行业竞争时,郑南雁就和
梁建章建议,“中国的旅游行业应该有一些力量让它更有创新能力,携程应该来牵头,减少
这个行业里没有价值的低层次竞争,比如价格战。这些竞争会耗掉所有精力,对行业的发
展作用有限。”“我当时只是表明我个人的一些观点,这个是否对梁建章有所触动我并不太
确定。”郑南雁事后对经济观察报回忆道。
约三个月后,郑南雁意外接到了来自携程的邀请,问铂涛要不要一起来投资艺龙。而
倘若外界去翻阅彼时也就是2015年4月份的新闻,会发现最新一轮关于携程与去哪儿网合并
的新闻正在那时发酵升温。“携程谈判策略和推进节奏掌握得很好,这明显是一种声东击
西。”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艺龙是国内老牌OTA行业,与携程同时成立于1999年,商业模式亦十分接近。自来自
宝洁的职业经理人崔光福上任以来,其一直试图通过凌厉的“价格战”从携程手中争抢市场
份额,“在酒店预订领域必须要做行业第一,行业第二没有未来。”
这一策略一度确实为艺龙带来了市场份额的急剧攀升,也让携程措手不及。直至2011
年年底梁建章复出宣布高调加入价格战后,艺龙亏损加剧,明显经营开始力不从心。
2014年艺龙曾屡屡传出出售消息,其中意向方包括腾讯、阿里等多个对象。“那时候其
外方股东Expedia对于是否要放开艺龙还不完全确定,毕竟这是它在中国市场近10年的布
局努力。”一位在不久前离开艺龙的前任高管对经济观察报说。
机会总在不经意间到来。一方面艺龙亏损加剧,另一方面Expedia 自身本土的业务
也身陷业绩萎靡泥潭。今年5月1日艺龙发布的Q1财报格外“难看”:其酒店间夜量和交通票
务量分别同比增长34%和95%,但业务收入则分别下滑7%和37%;而携程在Q1交通和住宿业
务分别取得60%以上的增速。
对于已经自顾不暇的Expedia而言,此时的艺龙越来越像一个包袱。种种迹象表示,
这个跨国旅游巨头继续持有艺龙的信念已经不复当初。
目前尚不清楚携程与艺龙到底何时牵上线。但可以确信的是,携程非常警惕艺龙和去
哪儿网结合的可能性。一个佐证是,梁建章曾私下问过大住宿事业部,“如果去哪儿网、艺
龙合并,对于携程的酒店业务冲击会有多大?”
“我不确定今年年初携程是否已开始和艺龙在谈,但是可以肯定,能够让Expedia坐到
谈判桌上,携程绝对花费了不小的时间和气力。”郑南雁对经济观察报称。
而之所以来寻找铂涛合作入股,而非独自接盘原股东60%股份,对于携程来说亦很有可
能经过谨慎考量。
根据目前披露的合作协议,交易完成后,携程持有艺龙37.6%的股权。“携程其实是非
常谨慎的,如此一来携程在酒店预订领域的整体市场份额约50%至不到60%。在线旅游行业
本身在线普及率不足10%,隶属细分行业。但是现在大家竞争太激烈,眼球效应也强,这样
的安排也是为了避免竞争对手后期从反垄断层面的舆论攻击。”一位接近携程的人士解释
道。
从邀请铂涛入局到最终合作细节敲定,耗时仅用了一个月时间。5月22日,梁建章和崔
广福(艺龙首席执行官)“不约而同”各自发送公司内部邮件,宣布合作最终达成。各自表
达了良好预期,双方一派惺惺相惜架势。
奠定携程的领导地位
劲旅网创始人、劲旅咨询首席分析师魏长仁分析称,目前在线酒店领域正面竞争的是
携程、去哪儿网和艺龙。近年来,去哪儿网在酒店领域进行了较大的投资,与携程在争夺
市场份额。此次携程持股艺龙,将会在未来更好地稳固在在线酒店领域的地位。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这场波及整个行业的价格战已经让所有行业参与者苦不堪
言。
一方面,在线旅游公司出现集体亏损;另一方面,作为上游合作伙伴的酒店对于被迫
拉入价格战泥潭怨声载道。华住酒店集团不久前就因为返现价格纠纷而将自身酒店产品一
度从OTA平台集体下架。
价格战亦使得在线旅游企业面临服务质量方面的指责。某社交网站上一度有一篇关于
去哪儿网的用户投诉帖被长达数月顶在前列,内容就是一个客人在预订该网站特价度假产
品后,没有如约享受到应有的服务,后期又投诉无门;携程方面亦曾因为低价旅游打包产
品严苛的退改条款多次引发纠纷。
这似乎令人很难信服。在线旅游一度因为潜力巨大被称为蓝海市场。2013年整个中国
休闲旅游市场规模近4000亿元,其中在线休闲旅游市场规模只有300亿元,行业渗透率仅
7.7%,而到了2014年这一比例也还不到10%。
也许情况在接下来将会发生改观。可以预见的是,这桩发生在行业老大和老二之间
的“和亲”事件,将很大程度奠定携程在此领域绝对领导地位。
酷讯旅游网CEO张海军认为,OTA行业同质化价格战竞争非常严重,竞争焦点主要集中
在市场占有率。在此种竞争氛围之下,携程要想长期获利,必须要垄断市场。
事实上,早在2013年开始,携程便已开始了一系列布局,包括入股途家网、APP快捷
酒店管家、易到用车、一嗨租车(截至2014年底已是第一大股东)、途风旅游网、APP蝉游
记。另外,携程还收购华远旅游、投资途牛和同程等。
依靠龙头老大的行业地位及强大的资金实力,携程一直在试图打造一站式服务:不仅
涵盖酒店、机票,还通过参股、控股多家公司介入景点门票、餐饮、出租车及汽车租赁等
领域。
据经济观察报不完整统计,携程迄今投资项目累计接近20起,金额逾20亿元。仅其在
2013年的投资量就接近10起,相当于其过去10年的投资数量。
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罗海资分析携程收购艺龙案例后,称携程的这一收购体现出三个
特点:独立运营、估值10.6亿美元、溢价50%。“回推估值敲定的过程,几乎可以断定,
50%的超高溢价是多方竞标角逐下的结果”,他认为携程由此释放出的信息基本是:只要能
对战略布局有影响力,携程宁愿出高价买,但可以放弃绝对控制,维持被投资公司的独立
运营。
无疑,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依靠投资入股与行业公司形成利益绑定,可以减少价
格战的血拼力度,降低恶性营销方面的投入。
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一系列资本关系,携程将搭建起庞大旅游生态闭环链,打造出
一个独立于BAT之外的、以自身为中心的旅游业闭环。
一直以来,布局在线旅游被BAT们视为完善自身O2O布局,打通支付环节的重要一环。
亦是基于此,BAT们纷纷积极布局在线旅游市场。如腾讯先后投资了艺龙网和同程网;阿里
巴巴相继投资了穷游网和在路上两大旅游网站,并推出去啊旅行;百度则于2011年以3.06
亿美元战略投资去哪儿网,持有去哪儿网54.82%的股份,成为去哪儿网第一大机构股东。
在某种程度上,BAT的介入让过去在线旅游的群雄激战演变为派系之争——百度系、腾讯
系、阿里系。
一度有观点认为,携程也应该纳入其中才能生存。但是之后种种迹象表明,作为行业
龙头的携程并不太愿意成为“大多数”。“旅游业进入门坎很高,服务又非常繁琐、属于非常
难做的产业,它跟电商很不一样。即使亚马逊与Google想要做好旅游也不容易,因为每个
公司的基因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有很强的技术及服务上的要求的。”携程COO孙洁此前接受
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曾如此说。
在她看来,携程并不是非得要接受投资不可,基于携程在行业上的竞争力,携程不需
要通过牺牲自己的股权来换取流量。她称“携程希望在旅游业做成BAT式的公司”。
而梁建章在早些时候谈及OTA领域格局之时,亦曾公开表示:在中国,BAT之外,能成
为那个“X”,最有可能就是携程。
一位投资行业人士称,市场原本期待阿里成为携程最大股东,携程获阿里旅游资源,
或者携程向百度靠拢,携程与去哪儿网合并。但是此次携程投资艺龙加大份额优势,无疑
再次加大BAT进入携程的难度。
在携程15周年庆典上,梁建章上台做了一个主题发言,他特别提及到了携程未来要做
到7000亿的交易量。要知道眼下携程的交易量才不过是1200亿。
“梁建章想问题战略眼光很远。他这么大的战略构想,不可能靠内部互相掐就能掐出来
的。”郑南雁说,国内在线旅游预订行业需要将注意力更多放在产品层面,让自身更有创
新、更有活力。
当然对于携程而言,依旧有很多问题不可回避,比如包括艺龙在内的一系列收购公司
如何与携程相关业务无缝对接?这些公司一旦出现危机是否会危及携程价值?投资链条过
长如何保证战略管理能力同步……这些都将在接下来考验携程和梁建章。
合并涉嫌垄断?
而携程面临的挑战中,还有市场上关于携程控股艺龙涉嫌垄断的争议。
尽管携程副总裁汤澜对经济观察报称,收购艺龙“不会形成垄断”,但各种担忧还是在
酒店业内部蔓延开来——携程并购艺龙后市场份额接近60%,不少人认为这至少已经形成
了“经营者集中”事实,具有垄断性优势。
武汉某酒店市场销售总监则对经济观察报称,以后酒店在利益上估计要更加倾向于代
理商,因为他们变得更加强大。“虽然携程以前并没有逐年提价,但今年新续约时,估计他
们是要增加佣金了。而携程此前虽然跟我们也有商量,但一向也都是比较强势的,估计以
后会更加强势。”
持同样担忧观点的还有易观国际的分析师于斌,携程收购艺龙后,酒店业务称霸整个
OTA市场,成为行业寡头。于斌指出,对于酒店而言,携程艺龙合并之后,酒店的线上销售
渠道变窄,话语权和定价权随之下降并受控。从这一点来看,携程艺龙的合并有很大的垄
断嫌疑。
于斌认为,如果携程合并艺龙成功,就意味着占据了80%旅游市场,前几年携程已经在
旅游市场广泛布局,很多公司都已经背靠携程系。
一旦携程艺龙收购成功,第三家去哪儿的机会就不多了,未来去哪儿网可能面临的境
遇则也是被收购,一旦如此,整个中国旅游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就将进入一个巨无霸的霸主
时代。
那么,事情会有转机吗?
人民大学人大法学院副院长杨东对经济观察报称,“从市场角度看,虽然还没有发生,
但携程和艺龙的合并具有限制自由竞争的可能性。商务部可能禁止携程、艺龙合并——因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一大亮点就是具备强制性提前干预的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
境内营业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营业额
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但以下情况可以不申报:参与集中的一个经营者拥有其他每个经营者
50%以上表决权的股份或资产的;参与集中的每个经营者50%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资产被
同一个未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拥有……”
时至今日,根据携程和艺龙两家公司的财报显示,2014年全年(截至2014年12月31
日)携程总营业收入为人民币78亿元 (约合13亿美元)。艺龙2014年的总营收(不计入营业
税和附加税)则为人民币11.641亿元。
根据上述规定,携程对艺龙的投资具有“经营者集中”的特征,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
和国反垄断法》进行申报。
杨东告诉经济观察报,判定垄断有三个条件,除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外,如果经营
者达成“垄断协议”或者发生了“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的可
能,也可能被商务部驳回合并,因为商务部就是要预先干预这种可能发生的垄断行为。
杨东举了个例子,最典型的反垄断案例就是可口可乐当年欲并购汇源没有获批。携程
和艺龙是在线旅游市场的第一和第三,两家加起来的份额应该达到了60%以上,实际上已经
相当于合并了,会对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
两家的合并结果会怎样?杨东的预测是:“商务部可能禁止携艺合并”。易观国际分析
师于斌也认为,商务部不批准该项投资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市场人士认为,之前滴滴与
快的的合并,58同城与赶集网的合并,也有垄断嫌疑,都成功获批,携程和艺龙是否合并
还要看后续的发展。
|
|
|
9
[deer2005 于 2015-05-30 09:42:05 提到] [FROM: 174.] |
携程再陷瘫痪门大举扩张背后存隐忧
2015年05月30日 02:09 中国经营报
携程幻想成为和BAT一样有影响力的平台型企业,但这注定是一条崎岖的道路。5月28
日中午11点09分,拥有过亿会员数量的携程旅行网官网全面瘫痪。尴尬的是,这一切有可
能是“内鬼”所为。
而就在几天前,携程还联合腾讯及铂涛集团接手了Expedia持有的62.4%艺龙(21.25,
0.12, 0.57%)股份。交易完成后携程将跃居昔日酒店板块最大对手艺龙的第一大股东,占
有37.6%股权。
更戏剧性的是,在携程系统瘫痪后,艺龙官网首页因承压过大难以打开,25分钟后恢
复正常。而经过12个小时后,携程公关人士发布消息称,当日晚间23点29分,经技术人员
紧急抢修,携程官网及APP全面恢复正常。
在整个在线旅游行业看好携艺牵手的同时,质疑和焦虑也伴随而来,主要集中在对两
家企业的合并涉嫌垄断,以及“一家独大”或侵蚀酒店话语权的担忧。
携程副总裁汤澜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否认了携艺合并产生垄断的说
法,他指出,“以如家为例,OTA渠道在其销售额中可能只占到20%,垄断需要达到50%以
上,任何一家OTA都不可能做到。”
如今,在大举扩张的光鲜背面,携程对代理商的监管漏洞却导致服务质量遭遇用户投
诉,令行业老大的“金字招牌”蒙尘。如何在扩张的同时保证用户体验,把前进的步子迈
稳,才是携程当下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再陷“瘫痪门”
记者打开网站后页面上方显示:“携程网(79.87, -0.35, -0.44%)站暂时无法提供
服务,正在紧急修复中,您可以访问艺龙旅行网”。就在几日前才收归麾下的艺龙不得不临
危顶上。不过此番导流对于一心期盼着抱携程大腿的艺龙来说,竟一度成了难以承受之
重。据环球旅讯报道,当日下午17点45分,艺龙官网首页因承压过大难以打开,25分钟后
恢复正常。而经过12个小时后,携程公关人士发布消息称,当日晚间23点29分,经技术人
员紧急抢修,携程官网及APP全面恢复正常。
对于此次事故的原因,携程官方下午回应媒体称,瘫痪是因携程部分服务器遭到不明
攻击,导致官方网站及APP暂时无法正常使用。经过紧急排查,携程数据没有丢失,订购数
据也保存完整。
在系统修复期间,记者从携程客服处获悉,后台工作人员无法看到任何订单信息,或
进行任何操作。除了下新订单,机票、酒店、度假旅游等多个业务板块的改订单需求均受
到影响,而对于携程方面是否会给予消费者一定的赔偿,酒店和机票板块的客服人员并未
给予统一和明确的回复。
彼时上述客服人士同时告诉记者,携程预计28日下午18时以后系统就可以恢复。而携
程作为旅游行业市场份额居首的巨头,无论是如此大规模的瘫痪事故,还是延后了4小时的
复原,都令业内人士感到诧异。
对于引起携程官网瘫痪原因的探究,在网上迅速引起一场大讨论,同时流传出多份号
称携程员工沟通记录的信息。呼声最高的几种说法是:携程的数据库或遭遇了物理删除;
有内部员工恶意报复公司;也有人称,事件的来龙去脉系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网发布了服务
器一处漏洞,携程技术人员在修复并部署上线的过程中,操作失误删除了根目录,导致携
程系统中数据被全部删除。
猎豹移动(31.84, -0.23, -0.72%)安全专家李铁军表示,携程服务中断极有可能是
内部管理失控所致。通常黑客从外部攻击很难做到数据大量丢失,且备份还原不至于拖延
太久。且从意图上分析,黑客入侵往往只是悄无声息地拿走核心数据,不会进行破坏性操
作。他推测,从携程透露的信息来看,这次事件或为内部人员所为。
事实上,这并不是携程第一次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去年3月22日,乌云网曾曝出“携程
信用卡泄密门”。该网站指出,由于携程将用于处理用户支付的服务接口开启了调试功能,
使所有向银行验证持卡所有者接口传输的数据包均直接保存在本地服务器。但同时携程的
支付日志却存在安全漏洞,导致用户的持卡人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一系列信息都可以
被黑客获取。
携艺牵手被指垄断
在遭不明攻击的前几日,携程刚牵手艺龙,质疑声随之而来。主要集中在对两家企业
的合并涉嫌垄断,以及“一家独大”或侵蚀酒店话语权的担忧。
一切的根源是携程、艺龙两家在酒店预订领域远超过同行的巨大规模。根据易观智库
统计,2014年在中国在线酒店预订整个大盘中,携程的市场份额高居首位,达到46.2%,
去哪儿(44.08, -2.03, -4.40%)紧随其后为16.6%,而艺龙则占比13.5%。携艺两家合
并后,共同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上升至62.8%,形成难以撼动的市场地位,两家或将构成垄
断一说也随之而来。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专家委员赵占领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根据反垄断
法规定,企业合并属于经营者集中情况,如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
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在境内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
币,则符合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应当事先向商务部反垄断局申报。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全年携程总营业收入为人民币78亿元,而艺龙2014年总营收
(不计入营业税和附加税)为人民币11.6亿元。基于以上数据,赵占领认为携程和艺龙的合
并符合申报标准。
据了解,至于是否会裁定为垄断,商务部接受申报后综合考虑市场份额、对市场的控
制力、对其他有关经营者及国民经济、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做出判断。而如果经
营者能够证明该集中对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则商务部可以对经营者集中做出不予禁止的决定。
而目前的一点争议在于,衡量市场份额时应当以在线旅游酒店板块,还是线上线下总
体酒店板块作为范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表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在线酒
店预订的市场规模已经非常大,且对下游酒店行业产生巨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因此应当
作为独立市场来考量。而汤澜否认了携艺合并产生垄断的说法,他指出,以如家为例,OTA
渠道在其销售额中可能只占到20%,垄断需要达到50%以上,任何一家OTA都不可能做到。
OTA格局遭遇洗牌
业内人士认为,至少从表面看来,携程和艺龙合并后,会形成携程+艺龙+途牛
(16.69, 0.03, 0.18%)+同程的OTA联盟矩阵,相比之下百度(197.4, -2.87,
-1.43%)系的去哪儿显得有些“形单影只”,或因此遭遇较大压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携
程对于同程和途牛的投资,更多是出于扩大市场份额和渗透的占位行为,正印证了如今在
线旅游市场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格局,不过作为新晋的第一大股东,携程与艺
龙关系的亲密程度则和以上二者有本质不同。
汤澜不认为携程同以上三家的合作会形成强势的矩阵效果,“我们有一些同程和途牛的
股份,但我们之间也有竞争。不会因为百分之几的股份,大家就都听你的。”
尽管如此,去哪儿的下一步动向仍十分具有看点。相对于携程,去哪儿对同业竞争的
OTA企业并没有太多战略投资行为,似乎一直是独自拼杀。“去哪儿由百度[微博]控股,且
作为平台自身具有中立性,它的战略同盟和投资行为更多是基于对百度和自己业务体系的
拓展、增加平台产品丰富性,比如此前和PP租车达成的合作。”朱正煜认为此前去哪儿的投
资主要倾向于打造交易平台的技术性投资和资源性投资,而携艺合并后,此前一直瞄准着
超越携程的去哪儿讲述的则是不一样的故事。
去哪儿创立于2005年,当时中国的两大OTA巨头已经是上市公司,所以,它始终是一
个以技术颠覆者的角色出现。
基于这样的理解,去哪儿笃信技术的力量,并坚持用技术服务于消费者和旅游产品供
应商。去哪儿建立了精干高效的比价交易平台:首先是大规模地实现了分散的旅游产品的
搜索和交易的全自动化;并打造了交易、服务和在线旅游社区三合一的移动平台。
现在去哪儿基于大数据来实现动态定价,以理解、预测和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互联网专家信海光指出:“技术创新是去哪儿的根本,该公司相信只有创新才能让消费
者享受到超越当下的旅游体验,也只有创新才能让其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保证成本结构的相
对固定,通过技术撬动的经营杠杆为股东带来回报。”
|
|
|
10
[deer2005 于 2015-05-26 13:37:43 提到] [FROM: 152.] |
携程宣布再获Priceline 2.5亿美元投资
2015年05月26日18:40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26日晚间消息,携程(Nasdaq:CTRP)今日宣布,Priceline将
对携程额外投资2.5亿美元。
此次投资将通过可转换债券形式进行,携程已同意Priceline通过在公开市场收购携程美
国存托股(ADS)来增加其所持携程股份。连同携程2014年8月向Priceline发行的5亿美元可
转换债券,Priceline最多可能持有携程流通股的15%。
携程早于2012年与Priceline建立商业合作关系。2014年8月,Priceline向携程投资5
亿美元,进一步拓展了双方的合作。
此次发行2.5亿美元的债券后,如果Priceline将两部分债券兑换成携程股份,意味着
Priceline所持股份将占携程流通股的10.5%。此外,携程和Priceline仍将继续执行之前达
成的商业合作。(李明)
|
|
|
11
[deer2005 于 2015-05-25 01:09:25 提到] [FROM: 174.] |
当携程选择战略性亏损,去哪儿只剩一种可能
2015年05月25日 09:54 创事记
摘要:5月22日,携程公布了以4亿美金收购艺龙的消息,笔者当时就想到了一个故
事,大学里面怎么去追校花?并不是直接的上去就示好,而是孤立校花,先找朋友从校花
宿舍的其他人追起来孤立校花,校花一看身边比自己丑的人都有男朋友了,然后再追校花
就容易多了。
近期,OTA行业老大,拥有70亿美金市值的携程公布了2015年Q1财报(财报发布后携程
市值一举达到101亿,进入百亿美金俱乐部),财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46%,却亏了1.26
亿,与之对应的是但去年同期尚有1.15亿净利润,但同比增长仅27%。同时这是携程继
2014年Q4后净亏损为2.24亿元后的的再度亏损。尽管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携程CFO王肖璠
表示:预计第二季度将恢复盈利,而对比去年Q2利润9100万,上半年占了全年净利润的
86%,所以携程是铁了心要在2015年以利润换规模,铁定了要亏损,但对于OTA老大的携程
来说,主动破了自己15年的盈利,放下身段赤膊去迈向世界级公司的目标,而对于携程这
个以线下渠道和电话渠道起家的成立最长最早上市的国内OTA来说,无疑是有后手的,而这
个后手是相信在线旅游的前景基础上的对于国内大势的判断,而达成这个大势的时代最迅
捷的方式就是投资并购。
自从梁建章回归携程后,携程的无论从业务上还是产业布局上都有巨大的变化,从业
务上拓展业务边界,强化一站式旅游服务的定位,从产业布局上并购或投资相关企业,弥
补自己的短板减少行业竞争。
这两年已有报道的携程并购金额超过10亿美金(包括昨天的艺龙并购),而且正在逐步
加大投资规模,从携程已有的投资看,携程并购的都是细分市场的小型公司,诸如蝉游
记、华闽等,而在较大的OTA市场,如艺龙,途牛,同程,携程仅做部分持股。
随着行业价格战的激烈,伴随着利润的压力,如果不在行业内开展大规模的并购,恶
意的价格战将愈演愈烈,盈利也将遥遥无期。行业大规模的并购也源于此,比如滴滴快
的,比如优酷土豆,58赶集通过行业内老大老二并购迅速结束价格战,当然行业外大公司
入局也是另外一条途径,BAT,谷歌等大公司收购迅速增强企业底气,更加不惧价格战。
携程之前也有并购,为什么是在携程选择战略性亏损后携程和去哪儿便只剩下一种结
局?对携程而言有三个原因:
1、携程之前的并购不足以撼动行业,不足以改变现有价格战的格局;
正如以上所分析,携程之前并购或收购都是小范围内的小细分市场的战略布局,还无
法影响到整个OTA的格局,即使在昨天(5月22日)公布以4亿美元现金收购艺龙股份也是一
样,亏损的艺龙已经严重的被边缘化了,尽管携程CEO梁建章在内部邮件表示“艺龙将继续
专注于做中国人的全球酒店预订专家。 酒店专家的定位,在世界上造就了一些非常成功的
电子商务公司,比如Booking.com。在中国,这个酒店专家的定位未来也一定前途无量!
艺龙创办以来,一直是在线旅游的第一梯队,其酒店收入仅次于携程,我相信,在携程成
为股东以后,艺龙的效率和竞争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但持续亏损且酒店业务与携程高度
重合的艺龙很难说可以为携程带来多少直接的利益或市场份额,笔者更倾向于携程收购艺
龙是向去哪儿及其管理层施压,同时表明自己大一统的市场期望,霸气外露有木有。
2、中国价格战带来了市场份额,但不可持续,缺乏长期的自动造血的公司不可持续。
中美互联网最大的不同是,中国互联网更注重盈利能力,只有长期保有自动造血的公
司才能长久发展并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而无论是京东、淘宝、百度、唯品会无一不是拥
有了持续盈利能力,没有持续能力的优土一直被资本市场所低估,更重要的是缺乏持续盈
利,就必须要引入战略投资者,对携程而言,股价的分散让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也存在颇
高难度,特别是在2014年引入priceline后,还有多少实力公司能入住携程?
而作为国际市场排名老大和老二的priceline和expedia无一不是已拥有了持续的盈
利能力,2015年Q1,Priceline集团的净收入达3.33亿美元,Expedia也有3256万美
元。而携程连续10余年的盈利也充分说明管理层对盈利的重视。以亏损换取市场份额是“好
莱坞”式的美梦。
3、携程由盈转亏可能导致投资者投资方式变化
作为中国最大的OTA,携程10余年的持续盈利能力是投资者的信心保证,随着由盈转
亏,部分稳健性投资者会退出,风险型投资者会入市,而这可能造成携程股价的波动,而
对管理层而言如何平稳的过渡获得更高的评级保持股价的稳定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
挑战。今年2月9日,携程原第一大股东,美国知名老牌共同基金奥本海默基金清空了其持
有的所有的携程股票导致其股票下跌30%就是体现。
对携程而言,无论是入股途牛还是同程,还是并购艺龙,短时间都无法带来财务上的
收益,对携程短时间的盈利也并无作用。
对于去哪儿而言,同样也面临困境:
1、如何持续的获得资金支持,获得股东的持续认可。
2014年全年去哪儿年度亏损18.448亿元,同比扩大1102%,而该亏损仅仅带来了翻番
的营业收入。截止2014年12年底,去哪儿网的现金、现金等价物以及短期投资总价值为15
亿元,这意味着,若保持如此烧钱的速度,去哪儿在2015年底可能很难熬到下一个冬天。
而去哪儿想要获得新的资金,要么继续让百度授信,获得百度高达10%年息的贷款,要么引
入新的投资者,而无论哪种都需要大股东百度是首肯,眼见亏损无底洞的去哪儿,百度在
这个棋子上还有多少耐心?
2、如何高效的花钱,价格战已经得不偿失
去哪儿网2014年的营收同比增长虽然超过了100%,但总支出同比增长超过300%,亏损
更是激增12倍。对比2013年Q2,每1块钱营收要可用0.17元亏损换;但到了2014年Q4,这
个价格升至1.3元,一年半涨了6.65倍。说明去哪儿的低价换取利润的政策在以携程为龙
头的OTA跟随下已经不是那么灵验了。2014年是各大OTA的价格战年,携程亿元补贴,同程
1元门票,途牛1元海外游,艺龙永远比携程便宜1块,价格战的肉搏下,去哪儿怎么能让钱
花的更高效?
而携程和去哪儿合并的“传言”从2014年3月持续到现在,中间经过三轮的高潮,而双
方的博弈恐怕还将继续,将会有更多的“内幕”爆出,而这远远比携程收购艺龙更加精彩,
比58赶集更能颠覆行业,携程与去哪儿将沿着58赶集,优酷土豆,滴滴快的类似的路径上
演,不同的舞台将上演同样的并购话剧。原因是:
1、只有携程去哪儿合并才能根本改变OTA行业的格局。
携程和去哪儿是当之无愧的市场领导者,二者占了在线旅行行业6~7成的市场份额,二
者合并产生的化学效应将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市场领导者,甚至可能让携程回到2003年时
的市场状态,看尽国内没有竞争对手,也将使二者拥有酒店,门票等旅游市场的绝对定价
权,甚至可能迅速结束在线旅游的价格战,回到市场的良性发展状态。
若携程与去哪儿合并,二者将占据在线旅游市场58.5%的市场份额,远远高于行业第三
名的阿里去啊。
合并可霸占大交通62.8%的市场份额,酒店76.3%的市场份额,而携程系旅游(携程,
同程,途牛)早已占据了半壁江山,携程在在线旅游市场的领先优势短时间内将牢不可破。
而去哪儿就是携程成为行业绝对领导者的X,攘外必先安内,缺乏对内的控制携程走出去的
海外战略也将是无缘之木。
二、业务上去哪儿与携程具备良好的互补效应
携程与去哪儿合并具有极大的互补效应。这个互补效应不仅体现在去哪儿可以对携程
二三线用户进行补充,占据二三线50%以上的市场份额,更重要的价格敏感型用户的互补。
携程以商旅客户起家,利润主要来源于对价格不敏感的商旅客户和资深用户,而携程的价
格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出现用户到携程比价到去哪儿下单的情况,与去哪儿的合并则可以
良好覆盖所有高低端用户。
三、去哪儿和携程的投资者按捺不住合并的意愿
对去哪儿与携程来说,除了CEO等管理层有极其强烈的合并意愿外,投资者的意愿更
高。而投资者的意愿主要分为两块:
其一是去哪儿的控股股东百度。
百度持有去哪儿51%的股份,一直对在线旅游野心勃勃,除了2011年并购去哪儿外曾
喊出2014年加大旅游的投资,但却还未有动作,但从百度不断加大对去哪儿的投资,同时
曾试图收购携程未果的动机来看,百度对在线旅游的野心一直都没有消退,但苦于没有好
的介入机会。而携程无疑就是百度苦苦追求的那个人,百度是市场当之无愧的老大,而且
相对其他纯在线OTA来讲,携程拥有的线下优势是去哪儿这样的公司无法匹敌的,随着去哪
儿1年亏损18亿,百度的财报也被不断拉低,用老二的股权去换老大的股权无疑是最划算的
买卖。同时由于携程股权的分散,合并后百度极有可能成为携程的最大股东,拥有最高话
语权,何乐而不为?而随着共同投资艺龙同程(包括京东投资途牛,腾讯是京东的投资者,
而携程也投资了途牛)等旅行公司,腾讯和携程走得越来越近,百度也不得不防。
而BAT并购的竞争格局无疑也是百度绕不开的,2014年腾讯投资了同程、我趣、面包
旅行等旅行公司,此前也投资了艺龙,旅人网并加持了艺龙股份,阿里在投资了百程,酷
飞在线,石基信息,并退出了旅行品牌去啊,同时也在不断接触携程。此消彼长,百度也
迫切需要在旅行行业开始新的布局。除此之外,2014年共有114家旅游公司获得了190亿元
的投资,也充分说明了旅行行业发展的高速性和成长空间。
其二是双方共同股东的合并意愿。
价格战花的是投资者的钱,考验的是投资者的耐心和期望,越来越多的合并并购都是
从股东方面推动并成为现实。比如聚美乐峰就是在公同投资者红杉促进下实现,快的打车
CEO吕传伟也表示,滴滴快的合并就是在投资人的推动下完成,58赶集的合并也是因为赶集
上市无望在共同投资人老虎基金的强力撮合下完成,而优酷土豆的合并也是在土豆的投资
人推动下完成。有没有注意到一个事实?国内的老大老二并购基本都是公共的投资人或者
老二的投资人来主导推动的。
而对于携程和去哪儿来说,根据2014年底所公示的投资机构持股表,双方有八个共同
股东(FMR、OZ、VIKING GLOBAL、HILLHOUSE、PRICE T ROWE、MORGAN STANLEY、
CAPITAL WORLD、BAILLIE GIFFORD),合计持有23%的携程股票以及48%的去哪儿股票。
对于公共的投资人来讲,尽可能减少价格战同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是最基本的诉求,而
不是左右手互博,一致对外才能保证利益的最大化。股东主导的合并也就成为可能。
而昨日携程与艺龙的合并也无疑将刺激去哪儿,在合并宣布后携程和艺龙股价因势上
涨,而去哪儿股价则出现下跌,这个下跌趋势应该还会持续一定时间。
梁建章和庄辰超,两个相差7岁的中年人,同样作为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同样的海外知
名公司工作经历,同样的创业者和守业者,两人都有好强的战斗风格,都有掌控一切的欲
望,都想拥有企业的自主权,正如庄辰超的在朋友圈的曾说:“十年爬冰卧雪,我天性保守
未能带领大家获得最大的成功。但没有一个人可以站在去哪儿与成功之间,我发誓不惜一
切将任何阻碍揍成齑粉,荣誉与骄傲并存。”,梁建章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在不影响独
立性的情况下,携程对投资是欢迎的。”所以现在仍旧僵持不下,双方仍未能合并。但生意
就是生意,商业就是商业,说到底都是钱的事情,笔者相信,只要价钱合适,没有什么不
可能!
让我们静静的倾听2015年关于携程和去哪儿双方CEO发出的内部邮件吧!为什么是
2015年?呵呵,你猜!
|
|
|
12
[deer2005 于 2015-05-25 01:06:13 提到] [FROM: 174.] |
携程接盘艺龙:不一般的"高风亮节"
2015年05月25日 10:08 创事记
携程通过4亿美元购买Expedia手中持有的37.6%艺龙股份,成为艺龙第一大股东一
事,给人的第一感觉是,Expedia终于甩了烫手山芋。此次Expedia是将艺龙的股份全部
售出一点不剩,除了卖给携程之外,7天酒店母公司铂涛集团和腾讯也购买了剩余的股份。
在此事件的影响下,Expedia盘中竟然创出历史新高。
携程收购艺龙,怎么看上去都像是有些逆天,因为从2012年开始,酒店预订领域展开
大规模价格战,携程和艺龙针尖对麦芒,CEO亲自上阵叫嚣要把对方斩尽杀绝,如今竟然成
了一家了。一年前还传出携程和去哪儿合并的消息,崔广福表示如果两者胆敢合并就涉嫌
垄断,如今与携程合并的竟然是艺龙自己。
Expedia出售艺龙的原因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艺龙在价格战中已告失利,亏钱却并没
扩大市场份额,另一个是财务上已不堪重负,2015年仍将继续保持亏损。Expedia还有老
对手Priceline需要追赶,已无力支持艺龙在中国市场继续展开博弈。尤其是,两年多的
价格战并没有让艺龙的市场地位获得显著提升,反而下滑甚多。从财务数据上看,艺龙总
营收与携程总营收的比例已从3年前的6:1下滑到如今的1:10。
大规模亏损是艺龙大股东更为担心的事情,竞争导致的结果只是让携程从盈利走向亏
损,对其市场地位并没有产生根本撼动。携程和艺龙两者之间的竞争,反而让市场上另一
个对手去哪儿受益颇多,坐收渔翁之利。去哪儿从去年1月份进军酒店预订业务之后,以每
月签约两万家酒店的速度快速扩张,截止2014年第四季度去哪儿直签酒店的数量已有23万
家,从数量上已超越携程和艺龙。
面对竞争对手在低端酒店预订市场的扩张,携程和艺龙在高端酒店预订方面打得不可
开交,最终谁输输赢已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会失去市场先机,因此携程此次溢价100%购买
艺龙股份,可以看出携程想要摆脱这个竞争对手的迫切心态。艺龙的业务线较为单一,恰
好是携程最重视的高端酒店预订,这是携程的生命线,此次收购更大程度像是为抑制竞争
的止血之作,从该业务整合方面来看,并无太大新意。
当初携程和艺龙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所有的战略战术都瞄准对方,对方有什么自己
也要有什么,对方开拓哪里自己也开拓哪里,对方去合作签约自己也去插一脚。这最终导
致的结果是,携程和艺龙各自都宣布自己拿下了最多的签约酒店,但在业务上多有重叠。
一家酒店同时签约携程和艺龙的情况占到多数,合并给携程带来的增量有限。
另外,一个令人困惑的事情是,携程承诺保持艺龙的独立地位,独立运作,不退市,
这意味着艺龙仍将在市场上继续存在,未来酒店的签约合作伙伴中仍有艺龙,携程如何平
衡这一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是发扬风格给自己的控股公司一些生意做,还是继续赶尽杀
绝,反正艺龙是自己的,怎么折腾它也无话可说。这是未来的一个看点。
合并带来的财务问题也是关注焦点,4年前的携程还占有OTA市场过半份额,70%以上
的利润,在经过了两三年的价格战之后却将这些红利消耗殆尽。携程从去年4季度开始亏
损,今年1季度亏损有所收窄,据携程讲2季度可能会出现盈利,但对艺龙的合并,给携程
带来的财务负担应该会不小,因为艺龙的亏损时长与额度要远远高于携程。
艺龙在2013年和2014年都是出于亏损状态,2014年的净亏损要比2013年放大60%,
2015年1季度艺龙亏损1.807亿元,亏损同比放大5倍。从去年4季度起艺龙的酒店预订营业
收入就已开始出现下滑,到今年1季度同比下滑达7%,毛利率已从去年1季度的73%下降到
今年1季度的29%。与此同时,市场费用却大幅攀升,2015年1季度艺龙的市场费用已占毛
利的273%,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值仅为76%。
从财务指标来看,艺龙正处于快速下滑的过程中,携程本次收购要么就是为了消灭对
手而任其自生自灭,可那样一来就又成了另一个优酷收购土豆的故事了。换个角度想,携
程要想改善仍保持独立上市地位的艺龙的经营情况,需要付出的资源和精力那可就多了,
需要非同一般的高风亮节。
可从携程这两年疯狂收购,到处布局旅游细分领域的节奏来看,单一业务线的艺龙只
对其业务体系中的酒店预订业务有相关性,这能否让携程为其倾情投入是个问题。尤其
是,快速增长的去哪儿还在一旁虎视眈眈。携程收购艺龙是为了抵御去哪儿的竞争压力,
但收购之后接下来的业务整合与协同,却反倒给去哪儿留出了一段相当珍贵的发展期。
|
|
|
13
[deer2005 于 2015-05-24 16:39:24 提到] [FROM: 174.] |
携程入主艺龙或加速行业整合 市场格局日渐清晰
2015年05月25日04:27 第一财经日报
戴金鸿
近年来,旅游市场的火热也推动了在线旅游板块的白热化竞争趋势。BAT的踏足以及近
期携程入主艺龙,有望推动在线旅游市场走完最后三公里,完成最终的巨头鼎立的局面。
5月22日,携程宣布联合铂涛集团和腾讯收购Expedia持有的62.4%的艺龙股份。收购
完成后,携程在艺龙里的持股占比将达到37.6%,成为艺龙最大的独立单一股东。
携程CEO梁建章在其内部邮件中指出,Expedia董事将退出董事会,艺龙继续保持独立
上市、独立运营。合并后,艺龙仍专注于中国人的全球酒店预订专家,在携程成为股东以
后,艺龙的效率和竞争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此前,作为中国在线旅游板块第一梯队的主要竞争对手,携程、艺龙以及去哪儿利用
自身优势,以绝对的市场份额领先于其他在线旅游公司。然而,三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却一
直没有任何发展,最终互相倾轧,以价格战的方式来获得市场份额。
此次携程入主艺龙或加速行业整合,Oberweis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深分析师杰夫·帕普
(Jeff Papp)表示:“通过(携程)收购(艺龙)股权,显而易见的是,双方都将有动力
来寻找合作的方案,而不是采取过去多年来一直‘怒目相视’的那种竞争关系。在此领域内
的定价机制将日趋理性。另外,它们还可能会在与航空公司的谈判中获得更多的议价能力
和机会。”
不过,尽管入主艺龙将极大地增强携程对于在线旅游方面的竞争力,但不可否认的
是,目前携程的最主要对手还是去哪儿。
从资本角度分析来看,5月22日美股市场开市时间,受到巨大利好刺激的艺龙以及携程
股价皆在盘中创下近年来新高,相反去哪儿股价却遭遇重创,盘中跌幅一度达到10.14%。
然而,随着投资者逐渐接受事实,认清事件本身,艺龙以及去哪儿股价出现戏剧性反转。
首先,利好刺激下的艺龙股价开始回落,最终涨幅收窄至8.67%,报收22.44美元/股。其
次,去哪儿股价快速回拉,盘中甚至一度上涨,最后仅微跌1.04%,报收于52.34美元/
股。
分析人士对此表示,艺龙以及去哪儿的股价表现虽然有点意外,但是也在情理之中。
从根本上来说,目前携程与去哪儿已经成为市场中最主要的两家在线旅游板块,而艺龙也
一直在酒店预订方面保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
“此次收购对于携程而言,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起码在酒店预订方面能够产生更
好的协同作用。不过,如果就此将该作用无限放大也不太适合,因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去哪儿有点后来居上的味道。”上述分析人士继续解释。
分析人士指出,从财报来看,虽然艺龙在加大市场费用投入,但是所获效应似乎并不
理想。
艺龙201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第一季度总营收为2.25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
净亏损为1.807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的净亏损仅为3540万元人民币;而第一季度艺龙
毛利率已从去年同期的73%降至29%。同时,市场费用占毛利的比例,已从2014年第一季度
的76%,飙升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273%。
另一方面,去哪儿以机票比价搜索为突破口,切入在线旅游市场,其后又融入酒店预
订等服务,成功从单一的旅游搜索服务商转身为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而从实际效果来
说,去哪儿目前机票业务已经接近并有赶超携程之势,而在酒店业务方面,也已成功超越
艺龙。
虽然目前携程,尤其是收购艺龙之后的携程将占据在线旅游市场的绝对份额,但从公
司成长性来看,无疑如今的去哪儿成长性要高于其他在线旅游中概股。
美国对冲基金交易员司徒捷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携程和去哪儿的发展
势头以及发展路径与此前美国在线旅游市场中的Expedia、Priceline公司极为相像。通
过收购合并以及资源整合,最终将诞生2至3家巨头公司,这一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
|
|
|
14
[deer2005 于 2015-05-24 15:50:01 提到] [FROM: 174.] |
携程对垒去哪儿:砸钱结盟拓宽护城河
2015年05月25日00:46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 李何冉
5月22日,携程宣布出资约4亿美元从在线旅游公司Expedia手中购得艺龙37.6%的股
权,交易完成后,携程将成为艺龙的大股东。
这已经不是携程第一笔发生在竞争对手身上的资本运作了,在艺龙之前,携程分别投
资了快捷酒店管家、途风网、同程网、途牛、Travelfusion。
从梁建章回归携程后主导的这些投资不难看出,携程一直在拉拢更多的盟友,利用盟
友在相关垂直领域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规模。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整个在线旅
游市场的集中度在不断加强,处在这一行业的OTA公司不得不扩大亏损来拓展自己的版图。
烧钱不如让钱更高效
据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研究机构《中国投资参考》(China Confidential)估算,
2014年中国出境游人数达到1.17亿人次,同比增长了20%,但根据官方数据统计,中国只
有不到6%的公民持有护照。
面对这样的市场空间,在线旅游企业纷纷选择了扩大亏损,换取营收的增长,也实现
博取市场的目的,就连一直盈利的携程也主动转为亏损。这一策略在资本市场获得了肯
定,在亏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携程、去哪儿两家公司的股票均屡创新高。
不过,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互联网服务在中国广大3线以下城市的渗透难
度,这种以亏损博市场的竞争似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对决。但对于资方来讲,不仅在投资
上寻求高价值的回报,还有对资金效率的要求。
以去哪儿为例,2014年全年,去哪儿共亏损18.5亿元,亏损额超过了2014全年的总营
收。截止到2014年第四季度末,去哪儿的现金、现金等价物以及短期投资总价值仅剩下15
亿元。去哪儿如果在今年还要保持之前的扩张速度,势必需要进行新的一轮融资,或者在
自身盈利能力上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携程似乎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在牺牲利润来换取更高营收的同时,也在盘算着每一笔
钱如何花的更高效。所以,携程在这一期间通过资本运作,拉拢了许多潜在垂直领域的竞
争对手,一方面在激烈的价格战中更有利于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也加宽了与其他在线旅游
企业之间的护城河。
是防守也是进攻
携程的护城河为谁而修?显然是风头正劲的去哪儿。凭借着在无线端的优势,去哪儿
在移动端的优势愈发明显,而移动端是比PC更接近用户的入口,又恰恰是携程发展缓慢的
一个点。
根据去哪儿2014年第四季度财报,其移动收入为2.575亿元,同比增长400%,占总营
收的49.5%。2014年第四季度,去哪儿移动预订量占总机票量的46%、酒店间夜总数的
70%。从移动端用户的增长趋势可以看出,去哪儿的移动业务已经是其业务增长的主要动
力。
在携程的第四季度财报中,只提到了无线应用已经拥有约6亿累计下载量,环比增长
70%,具体的移动营收占比并未披露。
在营收方面,去哪儿的规模虽然与携程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截止到2014年4季
度,去哪儿的营收同比增长率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在了100%以上,在这一方面只有30%-
40%的携程也听到了去哪儿追赶的脚步。
梁建章在公开场合曾多次表示,去哪儿是携程的劲敌,对于这位劲敌,梁建章几次拉
拢均未成功。据知情人士透露,双方最近一次坐在谈判桌前是在一个月前,梁建章希望一
家互联网巨头出面,来改变两强相争的局面,但最终还是因为控制权的问题,谈判破裂。
从今天的携程入主艺龙来看,表面上是在扩张其酒店版图,实际则攻击了去哪儿相对
薄弱的酒店业务,秉承着“既然不能成为盟友,只能成为敌人”的思想,携程希望通过酒店
业务的扩张来压制去哪儿的发展。
对去哪儿未必是祸
携程和艺龙的酒店业务均位居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的前列,2014年全年艺龙酒店间夜总
数为3420万间夜,去哪儿为3210万间夜。虽然携程并没有在财报中公开其酒店间夜量,但
从其酒店营收的角度也可见一斑。携程在2014年4季度酒店营收为8.42亿元,而艺龙在
2014年全年的酒店营收也不过9.388亿元。
从数据上看,携程和艺龙走到一起,垄断了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大部分的酒店预订业
务,这种压倒性的优势将影响去哪儿一直在补强的酒店业务。不过,这种由寡头支配整个
酒店市场的结局,是许多线下酒店不想看到的。
一位酒店从业者向新浪科技表示,之前在线旅游市场,由于多个品牌之间的相互竞
争,本来属于在线旅游网站的10%-15%的酒店佣金空间,一度被压缩至5%以下。如若形成
垄断的局面,这一比例势必将反弹,从这一角度出发他们更愿意支持去哪儿,在保持携
程、艺龙上销量的前提下,不会将特价产品独家给到携程、艺龙。
去哪儿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大力发展直销酒店业务,完成了从一家旅游搜索服务提
供商到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的转变。2014年第四季度,去哪儿酒店间夜总数为890万间
夜,同比增长107.7%,全年酒店间夜总数3210万间,同比增长98.1%。
去哪儿酒店业务增长的情况,对于线下酒店不可谓没有吸引力。线下酒店也需要去哪
儿来平衡线上渠道的预定业务,避免话语权的过度集中,以至于影响自身的利益。
BAT的下一战场
无论是在线旅游的爆发式增长,还是今天携程、艺龙的整合,不可或缺的便是资本的
推动。一直在OTA谋求独立发展的携程,在近几次资本运作中,也流露出了“站队”倾向。
自去年腾讯与携程达成战略合作后,双方一直在OTA投资领域迈着相同的步伐。截至目
前,与这两家同时发生资本关系的有同程旅行、我趣旅行、途牛(京东投资)、艺龙。随
着市场的发展,腾讯也逐渐加大投资力度,其策略从早期的防御性布局,转为更具侵略性
的争夺市场。
阿里巴巴虽然成立“去啊”较晚,但在OTA领域也是早早布局,目前阿里系在移动产品领
域拥有穷游、在路上,在出境旅游领域有佰程旅行网。
在线旅游公司之所以委身BAT这样的巨头,最核心的诱惑是流量和用户资源,效果最明
显的是百度之于去哪儿。对于巨头而言,OTA也能给他们带来新进流量,提高支付业务的盈
利空间。
不过,按照今时今日在线旅游行业烧钱的规模,BAT愿意将钱放在自我资源的挖掘上,
还是愿意放在各家资源的深度整合上,相信他们还是会选择后者。
|
|
|
15
[deer2005 于 2015-05-23 09:54:33 提到] [FROM: 174.] |
Expedia售空艺龙股份 股价创历史新高
2015年05月23日 01:05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23日凌晨1点,美国在线旅游服务商Expedia(EXPE)的股价报
111.78美元,涨幅5.56%,稍早时涨至115美元,创历史最高。Expedia已将自己持有的艺龙
(22.44, 1.79, 8.67%)(LONG)股份全部转让,购买方为携程(84.63, 12.64, 17.56%)
(CTRP)及其他几家投资方。
本次交易中携程出资约4亿美元,持有艺龙37.6%的股权,成为艺龙的最大股东。(立悟/
编译)
|
|
|
16
[deer2005 于 2015-05-23 01:22:29 提到] [FROM: 174.] |
艺龙为何被母公司Expedia抛弃?
2015年05月22日 19:50 界面
艺龙(22.44, 1.79, 8.67%)远远被老大携程(84.63, 12.64, 17.56%)甩到了身
后。今年一季度,携程的营收市场份额是艺龙的10倍。
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OTA(在线旅游服务)市场营收份额中,携程
占比56.6%,而艺龙仅占5.6%。2010年上半年开始,携程与艺龙的营收占比一直保持在
6:1以上,只有2012年第一季度较低,但在2012年下半年携程跟进艺龙价格战后,营收的
差距再度拉开。
从2012年开始,随着携程正式入局价格战,整个OTA行业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惜以利润
为代价开始了血拼,2014一整年国内三大OTA平台携程、去哪儿(52.34, -0.55,
-1.04%)网、艺龙的预订量上升了54%,但仅有携程一家实现盈利,其余两家均延续亏损。
劲旅网CEO魏长仁对界面新闻表示,艺龙母公司Expedia放弃艺龙是因为,艺龙一直在
亏损,亏损很大却没有获得很大增速。艺龙近一年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在战略上必须有
所安排。要不就是母公司追加投资,要不就是兼并重组。而去哪儿攻势很猛,携程想要保
持老大优势,通过收购艺龙,对去哪儿形成阻击,这决定了短期内去哪儿很难超越携程。
2014年携程实现盈利,净利润2.4亿元;尽管如此,相比2013年仍下降了76%。去哪
儿、途牛(20.37, -0.06, -0.29%)和艺龙的亏损更是进一步加大。其中,去哪儿巨亏
18.5亿元,亏损同比增加了886%。尽管携程、去哪儿、途牛三家营收对比上年都实现不小
的增长,然而由于成本投入的加大,还是未能拉动盈利。
近几年,OTA行业格局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途牛和去哪儿营收得到增长,而艺龙由于
单一模式的发展局限,在OTA中概股中垫底,行业“老二”的地位已一去不复返。
竞争对手在不断进攻。与2013年相比,去哪儿和途牛营收增长较为明显,其中以去哪
儿增幅最为强劲:2014年全年总营收为17.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达106.5%。
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达142.6亿元,比上
一年增长24.6%。而携程营收在其中占比超过了50%,高达73亿元,依然占有大部分市场份
额。
去哪儿酒店以及机票预订发展迅猛,2014年全年的机票以及机票相关收入为11.71亿
元人民币,同比增112.5%。而酒店收入为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79.0%。
携程同样实行双管齐下,两块业务在总营收中共占比77%。其中,票务服务营业收入增
长36%,酒店预订营业收入增幅也达到45%。
相比之下,艺龙单一模式发展疲软。在酒店业务日趋成熟的情况下,以此为主营业务
的艺龙却呈现疲软之态,增幅并不明显。成功转型的去哪儿和稳步向前的途牛在市场占比
早已超出艺龙份额。同时,在去啊、驴妈妈等后起品牌不断分食之下,行业留给艺龙的市
场空间已经不多。
崔广福很早前就将艺龙主营业务定位在酒店预订上,而艺龙也一直依仗这块业务带动
营收,但2014年第四季度艺龙酒店预订业务营收同比减少8%,这次下滑是近5年来首次负
增长。
中低端的酒店预订业务毛利率一直偏低,同时中低端酒店市场又是各家争夺的红海,
市场运营成本颇高。将业务定位于此的艺龙显得有些孤注一掷,在各家纷纷开发业务抢滩
新的增长点的同时,艺龙这种单一业务的增长模式很难追求毛利增长。
易观国际分析师朱正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单业务模式是艺龙的软肋,在越来越
多元化的OTA市场,单业务模式发展不仅容易让习惯了一条龙服务的用户体验不佳,还会使
得公司业务资金储备不足。
在艺龙发展其单一化模式的情况下,携程却不断在布局其多元化的发展,从业务类型
来看,携程目前集合酒店、机票、火车票预订、用车服务、旅游度假、旅游资讯于一体,
转型平台化。
在目前竞争格局下艺龙增速逐渐呈现疲惫之态。酒店预订的首次营收下滑也提醒着艺
龙单一模式已与日渐多元的OTA发展趋势脱节了。
然而,艺龙方面却并未有此打算,艺龙2014年全年净亏损为2.69亿元人民币,而2013
年全年净亏损为1.68亿元人民币。艺龙2014年酒店预订业务佣金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达
81%,高于上年同期的80%。高额的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已让艺龙不堪重负。
此外,艺龙还忽略了在移动端的发力。2015年1月份携程移动应用下载量为2.28亿,
排名第一,艺龙则为7834.3万,排名第五,第二到第四分别是去哪儿、同程和途牛。即使
排在第三的同程移动用户也是其两倍之多。
从去年开始,艺龙内部高管频频离职,继原COO谢震和原CFO罗戎离职之后,无线业务
部技术副总裁和平台副总裁朱瑞清也在就任不足一年后离职,一同离职的还有移动业务副
总裁沈巍和机票业务高级总监何涛。
OTA虽进入发展期,然而发展并不意味着盈利,由于扩张市场的需求,OTA需要大笔资
金补贴用户,成本的增加也导致了业务亏损。
中国旅游研究院杨彦峰博士对界面新闻分析称,从携程、艺龙大的战略构架上看,两
家都有合并需求。控股之后,携程将取得酒店OTA的较大优势;此外,艺龙酒店业务的存量
资源、运营效率及经验也将给直接竞争对手去哪儿带来较大压力。具体而言,携程、艺龙
的议价能力将获得提高,投入与产出效率也会更高。
易观国际分析师马天娇对界面新闻分析称,携程控股艺龙,这相当于携程间接消灭了
一个竞争对手,获得艺龙的市场份额。对于去哪儿,在线住宿预订市场的压力将增大。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携程控股艺龙之后,酒店库存量将明显增大;第二,住
宿产品的种类也会变得更加丰富;第三,携程、艺龙有较大的用户美誉度、认知度较高,
也给去哪儿带来压力。 |
|